哭嫁歌 渐行渐远的客家婚俗
2014-12-29 AM10:34:22   来源:南充日报   评论:0 点击:

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心慌张。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好心伤。近日,从仪陇县乐兴乡一户客家人家中,传出久违的哭嫁歌声,记者循声而去,重温这渐行渐远的客家婚礼习俗。 客家的婚礼习俗包括说亲、

    “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心慌张。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好心伤。”近日,从仪陇县乐兴乡一户客家人家中,传出久违的哭嫁歌声,记者循声而去,重温这渐行渐远的客家婚礼习俗。

    客家的婚礼习俗包括说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等。无论男方女方,婚礼都分两天进行,头天叫“支客”,第二天叫“正酒”。“支客”当晚,由一位德高望重、丈夫健在的女长者为新娘“开脸”。所谓“开脸”,即用火灰涂脸,用丝线绞断新娘脸上的“苦毛子”,寓意新娘婚后苦根断绝,幸福美满。

    筵席之后,新娘在同村未婚女性好友的陪伴下,在堂屋里设“歌堂”开始“哭早”。“哭早”也叫坐歌堂或哭嫁,是新娘出嫁前夜在自己家中以诗歌的语言和“哭”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叔伯、娘舅姑表和远亲近邻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过门后陌生生活的彷徨。

    据说,过去客家女子出嫁前都要伤伤心心地哭一场,渐渐形成了哭嫁歌。哭嫁歌是民间流传的习俗民歌,出嫁女子或学他人或即兴创作,歌词大多押韵,唱腔时高时低,凄婉动人。

    出嫁前一天,叫作“歇客”。“歇客”当天或前几天,新娘就开始哭嫁。首先哭父母,叫作“开口哭”:“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心慌张。喊声爹呀喊声娘,女儿开口好心伤。”然后哭宾客:“堂前喜鹊叫不歇,耳听门外来贵客。接到堂屋要恭敬,支客司(款待客人并主持婚礼的人)啊你明白。快请贵客板凳坐,菊花泡茶递烟叶。”

    旧时,女子婚姻主要靠媒妁之言,哭嫁时,新娘大多要对媒婆进行讽刺谩骂:“媒婆是个油嘴仙,吃了那边吃这边。那边给你一颗糖,你就过来哄爹娘。那边给你吃片肉,你就过来放屁臭。那边叫你摇尾巴,你就过来满嘴夸。那边不方你说方,那边不圆你说圆。那边一颗小芝麻,你就说成大西瓜。”

    上轿前,新娘要哭娘:“树上茄儿紫红色,娘怀女儿九个月。一月怀我在娘身,水上浮萍没定根。二月怀我在娘身,我娘感觉不适应。三月怀我在娘身,桃果李果润娘心。四月怀我在娘身,桃花太阳闷娘心。五月怀我在娘身,手端白饭不想吞。六月怀我在娘身,手穿长线懒动针。七月怀我在娘身,我娘晚上难翻身。八月怀我在娘身,我娘出门路难行。九月怀我在娘身,我娘整天不安宁。一尺五寸滚下地,我娘痛得汗淋淋。娘把女儿养成人,所有苦头都吃尽。女儿大了却离娘,剩下娘身孤零零。”

    哭完娘后,还要哭轿:“竹叶青来柳叶青,小女子出去见六亲。往回出去我让客,今天出去客让我。往回出去走两边,今天出去走中间……”哭轿毕,新娘上轿,哭嫁就此谢幕。

    客家女的哭嫁还是衡量女子贤德的重要标志,哭得越久越动容,越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哭到谁,谁就得主动到场倾听,听完之后,还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以示对新娘此刻心情的感同身受。

相关热词搜索:婚俗 客家

上一篇:十年磨一剑 霜刃任党试
下一篇:客风客俗 慎终思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