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书亦画 自成一家
2015-01-23 AM11:15:11   来源:华西都市报读本   评论:0 点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品解读:A、一字书画龙 龙字结合了民间的流传的故事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两尾相交,龙之传人。相传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且伏羲是跪地向女娲求婚,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品解读:

    A、一字书画“龙”

  “龙”字结合了民间的流传的故事“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两尾相交,龙之传人。”“相传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且伏羲是跪地向女娲求婚,根据民间流传的字句,将书画相结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B、一字书画“龙凤和鸣”

   龙凤和鸣,采用的是和字体,这是象征吉祥的语言。在画作中,龙、凤的形象清晰可见,同时,作品中将龙、凤、和、鸣四字蕴含其中,象征着吉祥。

  他大笔一挥,气势磅礴的文字跃然纸上;他心灵手巧,一幅幅精美剪纸栩栩如生。他风格鲜明、笔墨扎实、文学造诣深厚,将书法与绘画结合,成为国内创作“一字书画”的第一人。他就是国家一级书画家、雨林书画院院长、非遗川北剪纸传人何作霖。

  22日,何作霖接受记者专访,详细讲述了自己创作“一字书画”的故事……

  一次叛逆

  违背父意选择绘画“绚丽的壁画,让我着迷”

  1937年,南充市仪陇县日兴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5岁时,他失去了母亲,是父亲省吃俭用将他拉扯大。

  读书、上进,是父亲对他最大的期望,可年幼的何作霖却“违背”父亲意愿,偏偏爱上绘画。他回忆着儿时的模样,地上、书本上、墙上到处都被他画上了花草和小动物,走到哪儿,他便画到哪儿。“我记得那时,镇上有许多的庙宇,里面彩塑的菩萨和绚丽斑驳的壁画,让我着迷。”何作霖告诉记者,不论是威风凛凛的哼哈二将,还是婀娜多姿的菩萨形像,都让他感受到了艺术品的传神。“我开始羡慕这些民间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将真善美凝聚,也在我的内心烙下了印记。”

  一句教诲

  坚定着艺术之路“学艺哪有不流血流汗”

  何作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裁缝,年轻时曾在成都拜师学艺。“我经常看见父亲将各种颜色的边角布料,剪成花鸟缝制在烟荷包、裹肚等上面,简直美极了。”

  一次,趁父亲不在,何作霖学着父亲的模样,偷学着剪花,不慎将左手食指弄伤,顿时鲜血直流。这一幕,恰巧被父亲撞见,父亲立马走上前,用嘴将血渍吮去,然后用烟灰,替他包上了伤口。“父亲看着我疼得难受,便告诉我‘学艺哪有不流血流汗’,这句话,让我感触颇多。”说着,他看了看左手食指上至今依稀可见的疤痕。

  5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他顺利考上了杭州美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带着对作画的憧憬,踏上了新的旅程。可好景不长,家境贫寒的他,最终还是辍学了。离开学校后,何作霖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辗转多个城市探访民间艺术,随后在仪陇县文化馆开始了群众美术辅导工作,时间一晃,便是40余年。

  一种认同

  创作被小评委接受“小朋友从作品形状就可辨识”

  1979年,已经成为了仪陇县文化馆副馆长的他,还是停不下探寻艺术的脚步,在全国首创“一字书画”。为了检验自己的作品,何作霖带着自己的首幅作品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幼儿园,请小朋友们当了一次评委。

  “挺紧张的,不知道自己的画作能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如果小朋友能够辨识,这就算是成功了。”怀着忐忑的心情,何作霖走进教室,将自己创作的画摆在了黑板上,询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没想到,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口回答:“虎”。

  听着小朋友的回答,何作霖悬着的心总算落地。“小朋友虽不识字,但能从作品的形状答对问题,说明一字书画的创作是有必要的,也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

  他眼中的”一字书画“:书法与绘画的结合遵循着“逆反归道”之理

  第一幅作品得到认可后,信心满满的何作霖更加痴迷于研究“一字书画”。他告诉记者,书法是中国画的母体语言,其高韵、深情、坚质、浩气同样适合于中国画点线形质的要求。而“一字书画”是以书法为主体,将篆刻、绘画、版画等相近艺术门类有机整合,形成的新型艺术门类。

  “这种新的综合,无论从艺术自身或时代的角度而言,都具有价值。从时代自身角度来看,每个时代的艺术家理应为艺术史增添新的艺术形式或是新的语言符号,而从时代角度而言,不同时代的人和情感、趣味以及观念均不同,艺术家应当适应此类变化。”

  不过,创新并非将书法与书画随性结合,也应当遵循“逆反归道”,他介绍,尽管“一字书画”呈现出来“逆反式”的风格,给人以新奇的视觉效果,但不能忘记“归道”。“两者虽然看上去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所谓的一字书画,应当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包含深刻的艺术证法。”

  记者眼中的他:富有艺术气息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

  一身长款风衣、一条红色围巾、一顶黑色贝雷帽。谈话间,鼻梁上的眼镜,有节奏的跳动着,手指间,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何作霖先生在举手投足间都富有浓浓的艺术气息。

  何作霖先生家中,许多书画和雕刻作品被摆放在客厅内,让人应接不暇。在阁楼上的一间书房,是他平时创作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里面”。

  跟着他的脚步,记者参观了这方小天地。大量剪纸、书画素材,几乎堆满了整个房间的各个角落,一张方桌上,整齐地摆着笔墨纸砚。虽然稍显繁杂,但都摆放得错落有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注重生活细节的人。

  人物简介:

  何作霖,男,1937年出生于南充市仪陇县日兴镇。其书法、书画、剪纸作品多次揽获全国金奖,其中,作品《有的放矢》在庆祝建国50周年全国剪纸展览中获得金奖,《鹬蚌相争》在跨世纪全国书画展中获得金奖。

  2006年荣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终生杰出成就奖”,2010年参加由清华大学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和中日友好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展”,展出“一字书画”作品,其中书法“厚德载物”被日本友人收藏,其所创作的一字书画“羌”,被汶川羌语博物馆收藏。

  知道一下:

  一字书画

  “一字书画”是以书法为主体,将篆刻、绘画、版画等相近艺术门类有机整合起来的新型艺术门类,它是将书法等艺术中的相关要素“融汇”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崭新面貌,从而创造出新的语言符号,为视觉艺术提供新的样式和风格。

相关热词搜索:亦书亦画 自成一家

上一篇:客风客俗 慎终思远
下一篇:家园:在历史与现实中吟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