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灵魂
2009-11-02 PM04:08:05   来源:网络转载   评论:0 点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纵观国内知名城市,尤其是拥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城市,打响文化品牌,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作为嘉陵江畔新兴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仪陇的红色文化、“三乡”文化和客家文化享誉全国。站在全国大文化的高度审视文化,如何找优势、抓精品、树品牌,仪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纵观国内知名城市,尤其是拥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城市,打响文化品牌,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重视。作为嘉陵江畔新兴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仪陇的红色文化、“三乡”文化和客家文化享誉全国。站在全国大文化的高度审视文化,如何找优势、抓精品、树品牌,仪陇具有很多相邻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3月12日,笔者深入机关社区走访干部群众,试图探析该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之路。

突出特色,点缀文化内涵符号

“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应该比我们煞费苦心人为地打造的‘城市品牌’要有影响得多,也更深入人心。文化精神与城市品牌,前者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后者更多的有人为的色彩,一旦用上‘打造’这个词,便有些后现代的意味,毕竟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仪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绪德如是说。

屈指算来,2003年,仪陇县政府驻地开始搬迁。在5年多的县城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在一张白纸上发挥更多的空间和可选择性,专门请来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论证,把城市定位为现代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如今,仪陇新县城已发展到8平方公里,人口7万多人,街道八横九纵,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把特色文化符号注入现代城市建设中,仪陇以“至弱”支撑“至坚”,紧紧抓住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这个进行时态,注重对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的整体设计,彰显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色彩,并被人们所确认。

该县在建筑理念上始终秉承文化浸润,无论是单位建房还是房产开发,都要统一经过城建部门的审核,点缀充满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因此在仪陇的大小建筑、主副街道上,都能看到与“德”字密切联系的宏德大道、宏德苑、崇德居和体现仪陇文化的灯箱广告。

发展产业,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作为城市的灵魂,文化不仅是市民栖居的精神家园,还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软实力。

近年来,仪陇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拓展城市文化的外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着力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

据仪陇县文化体育局局长袁斌介绍,该县财政每年都要安排资金用于城市文化产业建设,新建了体育馆、文化办公大楼;完善广场、公园、居民住宅小区文化路建设;发展各类书店、歌厅100多家。

随着文化气氛的日益浓厚,文化设施建设的逐步健全,仪陇的群众文化呈现出了丰富多彩和繁荣昌盛的喜人景象。该县结合开展社区星级评定工作,突出抓好社区“六个一”建设,广泛开展文娱、健身、图书报刊借阅等文化活动,全县已打造出了南门、临江、东门等一批文化精品社区。同时,以社区为单位,组建起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和龙狮队等,做到了广场文化“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大赛”。

挖崛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仪陇距今已有1500多年发展历史,新政也曾两度建县。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有红军文化、“三乡”文化、客家文化;有新政离堆、颜真卿真迹、元稹的诗篇;同时还是世界闻名的“木偶之乡”,构成了仪陇不可多得的“文化标本”。该县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995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首批“文化先进县”。

仪陇文化资源之丰厚,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这一切都为仪陇“打响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名城”提供了基础。对于仪陇而言,如何以文化助推经济,化文化软实力为文化产业硬实力?

“当今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不仅是为经济服务,而更是经济的主角,文化已经由昔日的‘幕后英雄’跃身成为引领经济跨越、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角’。”仪陇县退休干部张思智说。

正是因为看准了仪陇文化在全国所处的优势地位和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定位,该县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城”的战略目标,并把打造文化品牌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放在重要位置。该县首先是打响名人品牌。成功举办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朱德故里琳琅山、中国气都仪陇县”等仪陇形象口号。其次是打响文化名胜牌。通过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朱德同志旧居打造出了琳琅山AAAA级名胜风景区。目前,该县正着力建设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金鱼山、小东山和离堆公园,并启动对老街的保护。

相关热词搜索:灵魂 社区 干部 群众 仪陇县 宣传 县城 建设 新县城 发展 活动 市民 生活 居民 新政 朱德 服务 中国 四川 琳琅 故居

上一篇:朱德故乡成为客家文化发掘焦点
下一篇:仪陇:客家民居百年风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