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在历史与现实中吟唱
2015-11-25 AM09:27:49   来源:南充晚报   评论:0 点击:

—评吴显果散文集《笔触家山》 吴显果散文集《笔触家山》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细细品味,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这样,对某一个县的一乡一镇一个不漏地全景式地倾诉,纵情高歌,放

    —评吴显果散文集《笔触家山》

   吴显果散文集《笔触家山》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细细品味,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这样,对某一个县的一乡一镇一个不漏地全景式地倾诉,纵情高歌,放声歌唱,笔之所触,情真意切,关爱生命,关注人文,高标道德,山水田园、文化历史、风土习俗、宗族寺庙、经济状态,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激情澎湃,诗意盎然。

  三年前,他计划以文学的形式,全方位鸟瞰仪陇县57个乡镇的山水历史、风土人情,这必然需要大量的精力、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远离喧嚣甘于寂寞的心力,不仅需要通透而渊博的学识,而且还需要对仪陇全县的地理人文了如指掌,谈何容易?我当时以为他决心下得过大,老虎吃天,空口说白话,笑谈而已。哪知仅仅过了三年之后,从他第一篇妙文《有凤来仪》的创作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到《遥远的桥》完美结束,吴显果以默默的勤苦耕耘姿态,捧出了叙写家园颂唱故乡的大部头散文集子《笔触家山》。

  古往今来,仪陇县人杰地灵,名人荟萃,英雄辈出,民风淳朴,沉积了厚重的地域文化。这是吴显果写作的不竭之源和反复倾诉的原初动力。世界自然文学三部曲《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在赞美人类精神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反思人类行径等方面成为自然文学的典范,同样,吴显果在描摹家乡仪陇县的山水田园,无不倾注自己的热爱之情与独具慧眼、超越凡常的感悟,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情怀摹写家园,赞美自然,其集子中的绝大部分篇什,都可以算是文字优美的山水游记;更有所不同的是,他借助中国历史上流遇至仪陇的政务要员之行踪、文化名人留下的佳篇美文,以及乡镇遗存的名楼古刹,故事传说,民间俚语,信手拈来,对先辈无限崇敬与吟颂、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迅猛发展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因此,集子中的每一篇什,文字空间跨度很大,纵横交错,思接千载,无不彰显作家情感激越的才华,无不凸显出文化哲学散文美轮美奂的特点,耐人品读、咀嚼、感悟和寻味。

  在这本散文集里,描写每一乡镇独立成篇的文字中,作者总是以该乡镇的历史为线索为基础,揽风土人情、饮食习俗、诗词歌赋于一怀,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厚古而颂今,移风易俗,把历史性、资料性、新闻性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三者融为一炉,高妙地施展跨文体写作的才能而又踏雪无痕,无不给人以深刻性和新鲜感,很多篇什的一些内容,还在地方志形式的广度与深度上,做了较大努力地挖掘、开拓以及延伸,而且,《笔触家山》在内容和形式的文字表达空间上,是地方志的记录范畴和形式所难以取代和囊括的,仅就这一点来说,吴显果不仅在文学方面为仪陇县文坛注入了光彩鲜活漂亮的一笔,而且也为仪陇县的地方新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显果《笔触家山》中的每一篇什,文字及思想表达有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汪洋恣肆,流泻千里,力量甚为充沛,情感甚为饱满,从文学性的角度讲,这既是优点却也是为文的些微遗憾。文字珠玉挤得过满,激情过猛,有些地方热情胜过内容,巨细无遗,文字干脆利落中也难免拖泥带水,飞白少了一些,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也就相应地少了一些,但瑕不掩瑜,这终究算不上什么憾事吧。

相关热词搜索:现实 家园 历史

上一篇:亦书亦画 自成一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