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木偶工艺品 可以假乱真的艺术品
2009-10-31 PM03:40: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四川木偶从唱腔、剧目到表演程式广受川剧影响,而自身又小巧灵便,因而班社多如牛毛,大大超过了川剧班。诸类型中,尤以杖头最盛;而杖头木偶又依造型结构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做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三种。 精木偶,偶长40厘米,小巧玲珑却

    四川木偶从唱腔、剧目到表演程式广受川剧影响,而自身又小巧灵便,因而班社多如牛毛,大大超过了川剧班。诸类型中,尤以杖头最盛;而杖头木偶又依造型结构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做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三种。

    精木偶,偶长40厘米,小巧玲珑却动作精确,剧目可观,文武兼善。名家吴耀光能活现角色的内在气质,他的水袖、扇子,风流潇洒,耍脚步、抖髯口,恰到好处。《杀惜》、《情探》是他的代表作,深得苏联木偶大师奥布拉兹卓夫的赞扬。成都市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演出的《劈山救母》,继承了吴先生的传统技艺,以偶人肢体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细致入微,极大地发展了木偶艺术的表现功能。该院还用中型木偶推出了《降魔缘》,在木偶造型和舞台装置方面也作了大胆探索,虽然偶高1米,但仍保留了精木偶的表演特色。需提及的是,成都市木偶剧团创作的神话木偶剧《哪咤》获得了第6届“文华新剧目奖”。

    川北大木偶,乃杖头之最,流行于川北仪陇马鞍场一带。初以“家班”盛,流传下来的只有李家班,著名雕刻家杨岱吸收川剧行当脸谱,又赋予人物鲜明的“偶性”,为其雕成一堂大木偶,使李家班名噪川北。该班持续到五十年代,后加入仪陇县木偶剧团。1986年,更名为南充木偶剧团。

    大偶长约1.4米,重约5公斤,但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依剧情要求,可穿衣、点火、喝茶、叩首、舞刀,如真人般高大,且多与“人偶”(幼童扮演的)同台,形成了以假乱真、亦真亦假的艺艺。

图一

图二

 

相关热词搜索:四川 木偶 活动 发展 马鞍 仪陇县 南充 以假乱真

上一篇:揭秘"川北大木偶"300年历史
下一篇:仪陇剪纸 从历史中走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