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区
2009-11-08 PM06:45: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琳琅山风景区是秦巴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垠的崇山峻岭宛若瀚海的波谷浪峰,苍翠的茂林修竹给群山披上了汪洋般的绿装;这里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朱德同志的家乡,是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的重点旅游线路。她美丽,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谷朵儿,娇翠欲滴;她青春,就像十八岁的美少女,清纯而略带羞涩;她乖巧,是大自然怀抱里优秀的孩子,以自己的夺人的风度向世人展示着这里的丰富与多彩。
琳琅山风景区离仪陇县城32公里,坐车大约花半个小时。若乘飞机凌空俯视,延绵的琳琅山岭竟在大地上构成了一个规则的天然立体的五角星,恰与人民军队的帽徽和共和国国旗上的红五星一般模样。琳琅山的左边有一座高耸的山岭,形若马鞍,人称马鞍山,说它像坐骑;琳琅山的右边有一道横亘的山岭,状若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人称关刀山,说它像武器;琳琅山的后边有一座中高的山峰,山巅上又长着一个奇特的方身圆顶的小山,其形貌既像官帽又似轿顶,故名官帽山或轿顶山,都说那是权力的象征;邻近处还有一座山,其状犹如浩荡的千军万马,人称插旗山,说它是总指挥部。见此情此景,于是有人戏言:波山谷浪起后昆,上天早有安排,中国人民军队的三军总司令朱德注定要诞生在这里。
回顾朱德同志所走过的革命历程,他青少年时在家乡生活达22年之久,以他骨质里的那份硬朗和坚毅,做了许多利民事,留下了众多的纪念地,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历史画卷,为琳琅山风景区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在保护与开发朱德纪念地的同时,以纪念地为核心的琳琅山风景区的建设已全面启动。以朱德精神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主线,通过充分挖掘朱德文化﹑红军文化和特色文化内涵,还原朱德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背景,再现朱总司令的丰功伟绩,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让游人游之后,既能领略到景区的秀丽风光,又能受到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景区规划总面积52。5平方公里,覆盖马鞍、周河、扬桥三镇的2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02万人。规划设置四个区,分别是:琳琅山景区﹑柏杨湖景区﹑蓬莱阁景区﹑插旗山景区,其中以朱德故居为主体的核心景区为2。17平方公里,主要以与朱德密切相关的七大景点为主景,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伟人出世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德诞生地,展示朱德生平事迹的朱德故居纪念馆,陈列朱德家史的朱德父母故居,朱德少年时读书求学的药铺垭私塾和席家碥私塾,被毛泽东称为“伟大之母性”的朱德生母钟夫人墓和碑文上记叙有朱德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建树的富国利民功绩的朱德生父墓。这些纪念地相互联结,呈“勺子”状分布于景区内,恰似“北斗七星”状,这跟江泽民同志称赞朱德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册上的一颗巨星”相呼应,彰显出朱德“光耀人间﹑功昭日月”的丰功伟绩。
朱德故居位于琳琅山风景区的中心,距县城30余公里。坐北向南,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末年,即:公元1820年。是朱德祖先在“湖广填川”大移民中来四川修建的第二处住处.这是一座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土木结构,没有一丁点儿奢赐的元素,一切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脚踩土地板,头顶青瓦片,院落虽小,但功能齐备。堂屋﹑客房.书房﹑厨房﹑蚕房.煮酒房和猪牛圈,各施其职,共同编织着一个佃农家庭的幸福生活。朱德从9岁起,曾随养父母在这里度过了14个春秋,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室内陈列有朱德少年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木椅﹑桐油灯盏.装书的背篮.算盘.砚台等历史遗物。在蚕房里还保留着当年朱德家中养蚕的调温天窗和缫丝用的“东洋车”。室外还保存有朱德少年生活的遗迹.遗物。有他在劳动中使用过的石碾.石磨﹑石水缸;有他坚信科技就是力量而栽植的嘉陵桑;有他和小兄弟们为缓解旱情﹑寻找水源而淘挖的琳琅井;有他喜爱并坚持锻炼身体的见证物——双柏树……这些珍贵文物,是研究朱德光辉生平的重要实物资料。1988年,国务院公布朱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朱德故居不远处的马鞍镇李家湾,诞生朱德的那幢租佃的仓房,历经风雨,依旧陈列在那里,它的一草一木,一丝一缕都深刻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见证着在旧中国,贫苦人民的血泪史。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阴暗的屋子里,1894年的除夕之夜,地主逼租退佃,朱家被迫分家,9岁的朱德在这里历经了深受地主剥削与压迫的童年时代。
朱德自小懂事,聪明而好学,勤劳而勇敢,深得全家人的喜爱与支持,始得以上学读书。在美丽的琳琅山下,那残存的席家砭私塾和现已得以充分利用的药铺垭私塾园里还闪现着他那朗朗读书的身影,还流传着他勇敢地智斗地主娃,为穷孩子出气的优美故事。1959年6月26日,他为《多读好书》第二辑题词——“认真读书”,那苍劲有力的四个字,掷地有声,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远处的朱德父母故居,则是朱德生父母﹑养父母﹑兄弟姐妹及夫人刘氏等家人的住处,是朱德同志1917年在泸州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时,为家里人买下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川北农家四合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背靠轿顶山,面对插旗山。1958年,为了迎接第一位外国友人——新西兰的著名作家路易·爱黎,仪陇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建了朝门、花园、凉亭,并办起了朱德父母故居简易陈列展览,1960年3月10日,朱老总回乡视察,曾经指示“不要把这里办成我的展览,应马上改办成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后来,在当地百姓的强烈要求下,还是保留了陈列展览。文革其间,陈列馆遭到揪朱兵团的破坏,文物几乎全部被毁坏,迫于关闭。1974年经仪陇县人民政府拨款,恢复了这里的陈列展览。1982年8月1日,朱德纪念馆对外开放,朱德父母故居被闲置。2000年,再次恢复了这里的陈列展览并对外开放。纪念馆开馆后,这里继续保留朱德父母故居原貌,供观众瞻仰。二十多年中,这里共接待了国内外观众近百万人次。由于金费紧张,朱德纪念馆一直无力对朱德父母故居的整个陈列进行改换。鉴于形式落后,内容散乱,已经不能满足游人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仪陇县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拨出专款,经朱德纪念馆收集、整理资料,一个崭新的能够充分反映出朱总司令家史的新版陈列展经过紧张而细致的布展过程后,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涵养及艺术魅力,已经“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高品位”地对外开放了,它正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作用。
好山好水孕伟人,好水好山创神话。在美丽的琳琅山下,有一座魅力十足的轿顶山,与轿顶山遥相对望处,有个盘龙卧虎的山崖,崖前便是朱德父亲朱世林的墓,令人惊叹的是:这是一座双棺墓,原来修此墓时计划朱德母亲去世以后也葬进去,后因其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而难以与夫合葬,本属母亲的墓穴,埋葬的却是朱德最小的弟弟朱泰阶,父子合葬在中国乃至世界墓葬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33年前后,国民党军阀罗广文﹑范石生和杨森,曾多次率部前来挖掘朱家九行祖坟,并残忍地对朱德养父朱世连开棺焚尸。1935年冬,杨森部第三次来抄坟,因有人告密,才找到朱德生父的坟墓。风水先生告诉他说:朱父之墓葬在卧虎龙脉上,前迎官帽山,据算朱德乃白虎星下凡,若掘此坟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定会促进朱德早发迹,这不仅对灭朱剿共无济于事,还会留下千古骂名。杨森篤信风水,虽不情愿,但也只好作罢。不过,这座墓对研究朱德早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所建树的利国利民的伟大历史功勋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朱德母亲钟太夫人是中国母性的典范,是影响朱德早期思想变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了弘扬朱母精神,增加琳琅山风景区的游览景点,仪陇县人民政府投资十余万元对朱母墓地进行了修缮﹑包装。建成后的朱母墓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由三层梯级递进式平台组成。一层为入口绿化广场,观众由此进入墓地朝拜;二层平台的中央由红色花岗岩铺成的石碑上,镌刻着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全文以及1944年4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关于朱母追悼会的报道;第三层为祭奠平台。整座墓地的周围栽植有雪松﹑慈竹﹑塔柏等绿树花草。现已对游人开放,让世人深深难忘的是朱德同志满含深情地写下的《回忆我的母亲》及毛泽东称她是“伟大之母性”。整座墓地显得气派壮观,庄严肃穆。
朱德故居纪念馆座落在琳琅山下,坐东向西,与朱德故居遥遥相望。主体建筑融合了古典民族传统技艺和现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正门悬挂的黑漆大匾“朱德故居纪念馆”七个烫金大字,为邓小平手记。纪念馆里陈列着朱老总光彩夺目的辉煌生平。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庭院式平房,青瓦白墙,翘角飞檐,肃穆壮观,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了弘扬朱德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197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修建了朱德纪念馆,1982年8月1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多年来,它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接待自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观众近千万人次,曾先后被中宣部和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展室里的真品实物与图文将朱德从少年时代到高龄辞世近一个世纪的伟人生涯,真实地再现于当代人们的面前。由“救国从军旅.护国成名将”﹑“创人民军队﹑撑革命大旗”﹑“挥师驱日寇﹑屯田大生产”、“建立新中国、荣膺元帅衔”、“三军总司令、人民委员长”五个展厅组成。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元帅伟大的一生。纪念馆右侧有一条长20余米的朱德同志手迹碑廊,展出了朱德同志一生所作著名书法家作品近百幅。
朱德故居纪念馆的园林同样令人神往。丹心亭、海量亭、山河亭、滴翠亭,点缀在纪念馆与故居的密林小道间,真的是“这边风景独好”!青山聚气酿品,绿水流韵育德。“国香苑”清香四溢,“紫金园”迎眸烂漫,600米梅廊,600米兰径,浓香缠绵,悠悠桂花园,青青海棠园,落叶归根﹑回报大地的银杏园,它们共同组成了“绿色”﹑“自然”的屏障,笑迎四方佳宾,烘托出朱总的不朽功勋和人格魅力。
整个琳琅山风景区的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拟用于新修15公里景区 公路和14公里的景区石板路,让朱德故居、朱德父母旧居等景点连线成片,互为支撑;同时,在丁氏庄园内修建客家民俗博物馆,并恢复重建庄园前的护宅河、吊桥、炮楼及毁掉了的客家楼房,打造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景观;运用现代科技对朱德故居纪念馆重新布展,并在朱德诞生地新建蜡像馆一座,再现朱德同志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目前,一部分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预计2006年琳琅山风景区达到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标准。
巍巍琳琅山,清清红岩水,写不完的红**,看不完的帅乡景。继承朱总遗志,加快建设步伐,让“两德”精神千古流芳,世代永存!让琳琅风情香飘四野,源远流长。随着琳琅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完善,这里将成为人们投身大自然﹑陶冶情操的学习﹑观光的红色旅游地﹑生态旅游地。朋友,琳琅山风景名胜区正以她那厚重的人文底蕴见证着帅乡的发展,以她那博大的胸怀欢迎着大家融入大自然的怀抱,畅游在这片革命的红土地上!
作者:仪陇县招商局 廖菊华
相关热词搜索:琳琅 朱德 四川 旅游 仪陇县 马鞍 中国 生活 建设 教育 社区 故居 县城 学校 投资 宣传 小学 公路 项目 学习 发展
上一篇:帅乡仪陇的民间艺术(下)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