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乡仪陇的民间艺术(下)
2009-11-07 PM10:44:11 来源:网络转载 评论:0 点击:
宋、元、金代铜印,只是官府权利的象征,或为少数人文墨客所用,而今天的篆刻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所有。仪陇的篆刻艺术起步较早,其队伍之庞大,问世作品数量之多,为全国篆刻界瞩目。以钱君陶、叶一苇等著名篆刻家为名誉校长的朱德故里业余篆刻学校,分布在全县中小学的基点校达29所,学员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近些年来篆刻作者和学员刻制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肖形印、闲文印、母子套印、带钩印、花甲印等30000余方,有4000多人次6000余方作品在地市以上报刊上发表。10000余方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展览,200多人次1000余方作品获奖,其中获国际和全国一、二、三等奖者达20多人次,全县有10名篆刻作者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00多人次载入《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印字年鉴》等各种辞典。
文维义同志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有健身名言警句,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
近年来,数十家新闻单位专题报道了仪陇“篆刻之乡”建设工作,新华社两次发通稿宣扬。原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权希军先生在评价仪陇篆刻活动时说:“仪陇这个‘篆刻之乡’当之无愧。”
书法
仪陇书法源远流长。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题新政《鲜于氏离堆记》刻石和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五体书石刻碑贴”特别有名,给仪陇留下了稀世瑰宝。仪陇历代书法爱好者翰墨溢彩,行、隶、楷、草、魏风格纷呈。
为了弘扬仪陇的书法艺术,1985年开始在金城山营建了800米书法长廊“金粟书岩”。徐向前元帅生前题写的“金粟书岩”以每字7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镌刻于书岩上端。铁面银钩,数里之外清晰可见,堪称一奇。朱德手书“寄南征诸将”石刻,展历史画卷,气吞山河。郭沫若、许德珩、楚图南、舒同、启功、萧娴等著名专家、学者的书法大作和本地书法界人士的佳作近200余幅诗词辞赋勒石刻就。站在金城山上,欣赏“金粟书岩”,文光朗照,墨香扑鼻,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原中国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主席李半黎先生宣称这是一个全国罕见的书岩。美国、加拿大客人赞誉:“这是东方伟大的石刻艺术。”
在仪陇与“金粟书岩”同步的群众书法活动蓬勃向上,现在全县有上千名书法爱好者,300多人成为全国、省、市、县各种书画学会、协会会员。他们的作品参加了海内外各种展览,有许多作品获奖和在报刊上发表,有10多人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辞书。金城等小学的少儿书法活动特别活跃,不少作品飞出国门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菲律宾等国展出,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
川北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有“无与伦比的气派和优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朱德故乡,是仪陇民间家传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漫长岁月里,几经兴衰,传至民国时期,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李约之,始建大木偶福祥公社,后改为福祥班,从艺者全是李氏一家,故又称李家班。1950年福祥班改名仪陇县木偶宣传组,1952年3月更名仪陇县木偶宣传队,1954年5月,改名仪陇县新民木偶剧团。
1955年4月,木偶剧团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在怀仁堂、使馆礼堂为中央领导和各国驻华使节演出《出岐山》、《斗牛宫》两出戏,受到中外观众的好评。演出结束,邓小平同志主持招待会,代表党和国家为该团颁发纪念册和纪念物,予以鼓励。
1975年,木偶剧团再度赴京参加全国调演,演出节目有《打虎上山》、《打进匪窝》、《四川清音》、《独唱》等,当演完独唱《毛主席光辉照马鞍》时全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一再重唱。《**》、《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四川日报》、文化部《艺术通讯》、《剧作家》等报刊杂志,分别发表专题报道和评论文章,高度赞美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朱德委员长还派专人去看望木偶剧团赴京演出代表队的全体演出人员。之后,仪陇木偶剧团应邀在全国各地演出。
1987年仪陇木偶剧团更名为南充木偶剧团后,受中国文化部、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派遣,赴苏联、芬兰访问演出。先后在图拉、莫斯科、列宁格勒、赫尔辛基、波里和拉赫底演出计二十余场,受到苏联、芬兰两万余观众称赞:“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束鲜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苏联戏剧家奥布拉佐夫撰文赞道:“仪陇大木偶是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1993年南充木偶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木偶剧团。
川北大木偶属于杖头木偶,一般身高1.5米以上,形体合符人体解剖比例,面部表情生动,眼、耳、口、鼻活动自如。在视觉形象上酷似真人,冠冕、服装、器物等道具制作精细。表演优美、干净,粗犷与细腻兼备,伴以丰富的物质表演,如穿衣解带、拂袖掸尘、吹火点蜡、吸烟喝茶、下腰叩首、吹拉弹唱、舞刀弄杖、踢腿空翻等,再加上人与木偶同台表演,可以起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川北大木偶还可以放大偶体的某一部位或突出某一形体动作,类似影视特写,借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其精美的造型,传情的神韵,优美的旋律,灵巧的动作,奇异的特技,形成了川北大木偶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关热词搜索:朱德 学校 小学 老人 中国 四川 新闻 建设 活动 新政 金城 群众 仪陇县 宣传 马鞍 南充
上一篇:帅乡仪陇的民间艺术(上)
下一篇:走进美丽的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