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的“挑二客”、“背老二”
2015-02-10 AM11:38:33   来源:南充晚报   评论:0 点击:

解放前,仪陇交通十分落后,坑坑洼洼的泥土公路上很难见到汽车。 各种物资购进输出,特别是盐、药材、百货、粮食等全靠人力肩挑背扛。 各场镇之间有石板大路相通,俗称盐贩子大路。 大路上往来的多是挑

    解放前,仪陇交通十分落后,坑坑洼洼的泥土公路上很难见到汽车。 各种物资购进输出,特别是盐、药材、百货、粮食等全靠人力肩挑背扛。 各场镇之间有石板大路相通,俗称盐贩子大路。

    大路上往来的多是挑担子、 背背架运输货物的苦力。 挑担子的称为“挑二客”, 他们肩上有一根两端向上弯的扁担,扁担前端内下侧钉上一金属撑口,两端系着挑篓,肩头上垫一皮囊,称为“垫肩”。

    山高路陡的羊肠小道, 人们用背架运货,称为“背老二”。他们手持木制丁字型的打杵子,走路时当拐棍以减轻脚力,休息时则用它顶在背架最下面的横梁木上撑着重物。“挑二客”、“背老二”的脖子上总挂着一张擦汗的毛巾。 歇息时爱发出一声独特而尖利深沉的吆喝声, 让人听了难免有些悲凉和心酸。

    “挑二客”、“背老二”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工具,身负重物,三五人或七八人结伴同行,往返于川陕之间、城乡之间。他们的背架上、 担子上大都挂着一个双耳有架的铁锅和米口袋, 以及装着咸菜的小瓦罐或竹筒。渴了饮山泉水,饿了自己拾柴生火做饭。

    解放后,交通建设迅速发展,人力运输被汽车运输替代,“挑二客”、“背老二” 和古老的石板大道早已消失了踪迹。(仪陇县地方志办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仪陇 老二

上一篇:仪陇客家小吃的美食传说
下一篇:仪陇县美食金城篇之刀削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