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忆,我不曾忘记
2012-05-11 PM09:04: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本站讯 汪洋 刘睿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又没钱。”这首童谣一直在耳边响起。笔者是70后,只觉得儿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依稀记得那时候的雪很大很大,茅草屋的冰凌挂得很长,冬天穿着补了又补的袄子好冷啊。偶尔打死一条野狗,加
本站讯 汪洋 刘睿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又没钱。”这首童谣一直在耳边响起。笔者是70后,只觉得儿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依稀记得那时候的雪很大很大,茅草屋的冰凌挂得很长,冬天穿着补了又补的袄子好冷啊。偶尔打死一条野狗,加上萝卜炖一毛边锅,一家人围坐在四方桌上大块朵颐,那就象过年了一样幸福。不像现在,办公室有空调,家里有天然气,穿着严严实实。这天去村上,看到一位大妈烤着烘笼站在那里,觉得好亲切啊。
小时候家里是贫下中农,父母都是中规中矩的农民。除了喂鸡下蛋卖钱外,父亲会篾活,经常编织一些烘笼、箩斗、簺簺簸簸等去卖,然后换回油盐钱。冬天我和弟弟及全家基本都靠烘笼取暖,父母怕我们冷着,晚上就把烘笼放到床上,蚊帐里再吊一盏煤油灯看书,直至把被子温热再拿出来。当然也有睡忘了的时候,或者将烘笼蹬翻引发火灾,父母随时都得照看着,给我们吹灯、取烘笼。曾记得我的大姑还未出嫁时,就因在床上烤烘笼而被烧伤,一直落下残疾。学校也是四面漏风,坐的是石条桌,有的同学就提着烘笼或火盆放到课桌下面,这样的记忆好温暖。
儿时的烘笼子,就这样镌刻在我们那代人心底,激励我们在寒冷的冬天,看到春天的希望!
上一篇:“三乡文化”古韵飘香
下一篇:仪陇本地特色产品康能达陈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