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寂寞为伴 - 时评 - 仪陇在线 - 仪陇县具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 - 专注仪陇本地信息17年 - 637600.CoM
首页 资讯 报料 分类 黄页 视频 房产 旅游 教育 文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仪陇资讯 > 时评 > 正文
蜀商贷款 服务蜀商 宜居仪陇·幸福仪陇

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寂寞为伴

  • 2012年11月19日
  • 来源:南充日报
  • 揖稿/编辑:陆待君
    暑假,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意味着参加夏令营、兴趣班、外出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但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暑假则是他们“迁徙”或“孤独”的日子。他们有的到城市与父母团聚,有的留在老家“自找乐趣”……7月13日,记者来到仪陇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与两名留守儿童一起度过了短暂的“留守时光”。这组图片,或许能让人们触摸他们渴望精彩的寂寞内心,或许能让人们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渴望和心声——

    本报记者 陆待君

    7月13日下午,记者前往仪陇县杨桥镇东门村。这里距仪陇县城60余公里,山高坡陡,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80%左右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下午5时,记者来到东门村二组。在几间破烂的瓦房前,一个穿粉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引起了记者注意。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一个人在家?”“我叫王芹,爷爷奶奶下地了,弟弟到隔壁耍去了,我在家看屋。”小女孩大方热情,顺手搬来一条长凳让记者坐。

    记者说明来意后,她似懂非懂地点头答应了。

    采访在拉家常中进行。“我爸妈都在山西太原搞建筑,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几天。”王芹告诉记者,她今年12岁了,读小学六年级,有个9岁的弟弟叫王淋。“放暑假,我和弟弟都想到爸妈那里耍几天,但爸妈挣钱很辛苦,我和弟弟来回一趟,路费要花好多钱,所以,我们还是决定暑假就在家里过。”

    “王芹,快来捉蜻蜓。”隔壁几个小孩跑过来。“你家来客了?”“不是,他是南充来的。”王芹跑到小伙伴跟前耳语了几句。“不是你家客人,那就和我们一起去粘蜻蜓吧。”王芹于是拿起院里一个用竹子做成的椭圆形工具,在屋檐下粘满了蜘蛛网后,和小伙伴一起到田埂上捉蜻蜓去了。

    当落日的余晖给山岭、田间洒下一片金黄,满头大汗的王芹又跑了回来。看爷爷奶奶还没收工回家,她赶紧走进厨房熟练地砍起了猪草。“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他们还下地干活,好辛苦哦,所以家里的活我多少都要帮点忙。”

    “弟娃,快点回来抬水。”砍完猪草,王芹又拿起水桶和扁担。“水井就在院坝外的田边上,不远。每天我和弟弟抬点水就够用了,要是遇到下雨,就只有让爷爷去担了。”

    说话间,一个小男孩从屋后面跑了出来。“你是搞啥的哟?”看到记者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小男孩很是好奇。

    晚上8时15分,天快黑尽了,两位背背兜、扛锄头的老人在暮色中向瓦屋走来。“爷爷、奶奶!”王芹高兴地迎了上去,并把记者介绍给爷爷奶奶。

    一阵忙碌之后,记者和祖孙4人一起共进晚餐,丝瓜煮挂面,老人还特地给记者煮了两个土鸡蛋。饭后,王芹和弟弟帮忙收拾了碗筷,就开始做当天的暑期作业。

    “这两个娃儿都是我幺儿子的,他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73岁的爷爷王尊厚告诉记者,“孙女懂事,每天都帮我们洗衣服、砍猪草、做饭,她还很关心人,我们每天从地里回来,她都要给我们端开水、舀洗脸水。”

    做完作业,一家人开始看电视。晚上11时30分,在爷爷的再三催促下,姐弟俩才很不情愿地关掉电视上床睡觉。

    农村孩子没有睡懒觉的习惯,第二天清晨不到7时,姐弟俩就早早起了床。“今天,我和爷爷下地除草,王芹上午到后面山上捡点柴回来,王淋在家看屋,不准乱跑。”刚吃过早饭,奶奶就布置了当天的“任务”。“要得,不乱跑!”王淋调皮地做了个鬼脸。

    “放假了,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临别前,记者很随意地这样问了一句。 “想,但他们挣钱供我们读书太辛苦,我们去耍一趟要浪费很多钱。”记者看到,小姑娘王芹的眼里透出淡淡的忧郁。不过她稍稍沉默了一下便对记者说,“等我考上大学,有了工作,就不让爸爸妈妈再这样累了。”说完,她似乎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背起背兜,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跑去……

    其实,王芹和他弟弟的暑假生活只是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的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农村孩子中,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去父母身边“耍几天”,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只能留在老家,他们在思念中守候岁月,在期盼中寻找快乐,也在留守中学会坚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