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始终将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根本的扶贫工程,紧盯目标、细化举措,锁定控辍保学、贫困生教育扶贫救助、引导教育贫困群众等重点工作持续用力,着力构建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控辍保学 防止适龄儿童失学、辍学
5月4日,记者在度门镇特殊教育学校看到,小遥正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小遥是去年9月来学校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他已经能融入到同学们中,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该校老师陈云云告诉记者,小遥今年11岁,是铜鼓乡人,小学二年级时,因一场疾病导致智力低下,家人认为他读不了书,便没有让他上学。了解情况后,该校老师多次和铜鼓乡、村干部到小遥家,反复开导、劝说,小遥终于重返课堂。
教育是民生之本,仪陇坚持通过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完善“2345”控辍保学机制,明确“乡镇—村组—家庭”和“县级教育部门—片区教育督导组—学校”“双线”联控联保;做到“三避免”,即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抓住“四重点”,即3月和9月这一重点时段,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集中区等重点地区,初中为重点学段,贫困家庭为特殊重点群体;压实县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等“五长”责任,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例失学、辍学。
“今年还建立了控辍保学平台,完善6至15周岁适龄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所有享受教育资助和救助儿童的信息档案,确保资助对象、条件、标准和程序全部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县教育局总督学席维涌告诉记者,该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组织老师协助县、乡、村各级干部深入学生家中宣传“控辍保学”工作。
教育扶贫 助贫困生圆读书梦
家住双庆乡高桥村的陈佳乐是双庆乡小学八年级学生。2015年,陈佳乐的母亲患上心脏病,多次住院,少则20多天,多则一个多月。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的父亲为了照顾母亲没法务工挣钱,而家中还有80多岁的爷爷需要照顾,一时间,全家陷入了困境,陈佳乐的学业也被迫中止。当地政府、学校了解情况后,多方争取,帮助她申请了教育扶贫救助资金,圆了她的读书梦。
记者从该县教育局了解到,凡在享受国家教育保障政策和助学政策后,仍存在与就学直接相关的困难的仪陇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可通过本人申请,经村级初审、乡镇复审、户籍地中心校核报、县级公示、县级审批等流程后,可享受到教育扶贫救助资金。
据了解,2016年,仪陇县就设立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并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教育扶贫救助资金初始规模为300万元,目前累计共计844万元。截至目前,已分5批次救助学生5306人次。
开展群众教育 助力脱贫攻坚
4月27日下午,立山镇大田坝村村民邱克炯家一片欢声笑语。该县新政镇初级中学校第一驻村工作组的老师们正在组织群众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与会群众畅所欲言地表达心声。“过去农民要交农业税等。现在不仅不交钱粮,政府还发放地力补贴,并给贫困家庭免费修楼房、打水井。”邱克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70多岁的唐定国老人也激动地站起来说:“我生病住院用了上万元的医药费,几乎全部报销了。”……
“教育扶贫不只是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更是对贫困户及广大群众思想意识的启发。我县教师借助自身优势,在帮扶工作中发挥特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席维涌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累计派出教师4700余人次,结对帮扶9200余户贫困户,800余名老师组成扶贫驻村工作组,与贫困群众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帮助广大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