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垭村马桑水库
“这个地方是‘红色文化’主题广场,那里是杏树、柑橘种植区,种植了100亩杏树、500亩柑橘,这边是生态荷塘,那边是婚纱摄影基地,再那边是康养中心,靠近G245国道那里将建一个大型的停车场……”8月23日,站在仪陇县新政镇马桑垭村的山梁上,仪陇县绿源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谭成红介绍到“我们将以山为境 以花为魂,山水共生,依托优势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基地。取名为:爱情海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园”。
借助乡村自然资源 打造乡村旅游景区
马桑垭村距县城0.8公里,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这里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有水域300余亩的马桑水库,蜿蜒的水渠包围着该村,山水相间,形成了一个优美的乡村美景,优秀的自然资源为全面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提供了优势,良好的生态优势也为产业优势提供了保障。
谭成红告诉笔者:“我们流转了大东山、马桑垭、林家沟村等10个村万余亩土地,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运作,种植青花椒5000亩,猕猴桃100亩;果桑200亩,养殖了4000只土鸡。今年,青花椒已开始采摘了;明年的春天,这里将是一遍花海。在这里,可以春赏花,夏观绿,秋采果,冬品韵 。”
爱情海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园设计效果图
村里能人返乡创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村主任李德春告诉笔者:“我们村有10个小队,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都是些年纪大的老人们,有的队只有7、8个老人在家里,土地撂荒情况严重,有80%的土地无人耕种。介于此情况,经村委会商量,决定引进业主发展本村经济,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村委会把目光聚集在从村里走出去的几个有成就的村民身上。
谭成红是马桑垭村人,今年45岁,自1996年起就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有所成就。本人也想回到家乡发展,当村委会找到他时,一拍即合。随后联合本村和外地有创业意愿的朋友,成立了绿源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立足于农业,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撂荒土地万余亩,规划建设6000余亩的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园。
谭成红认为,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个一个好的机遇。但是,按照传统的观念肯定不行,必须要转变观念,发展特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才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推进三大项目 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经过集体商议,决定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路子,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重点打造集生态休闲、乡村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生态环境优美、设施服务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第一大项目是发挥生态产业优势发展观光产业。谭成红表示,我们已经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14公里旅游线路路基;对2000多亩土地进行整理、调型;栽植各类名优果树1900亩,打造以马桑垭村为核心的瓜果休闲观光体验区。
第二大旅游项目,投资2300多万元在长里扁、柏林、夹马石等村建立5000余亩的九叶青花椒脱贫奔康产业园,2018年初见成效。在大东山、马桑垭、林家沟村成片栽植猕猴桃、桃、李、梨等名优果树130000余株;以产业养产业,为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大旅游项目,新建荷鱼共生区100余亩,养殖鲫鱼、草鱼、鲤鱼、鲢鱼等,用于垂钓。下一步将建水上游乐场,可以游泳、水上冲浪、室内温泉。同时,建一个可以容纳1000人的康养中心及观光酒店。利用大东山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广场。已聘请业内专家编制完成《爱情海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园总体规划》。
谭成红表示,下一步,今年10月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景区艺木大门、水上游乐场(280余亩)、户外拓展训练基地(1100余亩)等8个项目。同时进行招商引资,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加快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2019年5月部分项目开园。未来马桑垭村将保留原生态特色,在3年内完成打造集生态休闲、城郊游憩、乡村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
新政镇副镇长王俊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又能起到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作用,我们镇政府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