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公路、便民路干干净净, 房前屋内整洁有序,村民精神抖擞、笑脸相迎……想到以前村庄的“脏乱差”,再看如今的“洁净美”,仪陇县新政镇金鸡山村村民李开元笑得合不拢嘴,“村里和城里一样干净,一出门心里就觉得舒服敞亮。”
近年来,仪陇县在精准扶贫中, 通过安置公益岗位、开展“六净六顺”活动,建设文化院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益岗位 村民就业不出村
8月16日,秋垭乡苏家沟村村民苏友明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便来到村公路上清理路边的杂草、树叶、泥土。2017年,苏友明获得村上的一个保洁员公益岗位, 岗位工资500元/月。
仪陇县在精准扶贫中将公益性岗位安置与乡村综合治理结合起来, 落实1425个公益岗位,贫困户在获得公益岗位的同时,承担乡村保洁的职责,保障乡村道路每日清扫,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放大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防止贫困户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实现了扶贫和乡村治理双赢。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人员退出和资金拨付等工作,确保岗位和资金用在真正困难人员身上, 仪陇县还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岗位乡管县审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就业信息系统,做到实名登记、动态管理、精准扶持、精准脱贫。
六顺六净 大家养成好习惯
“院坝鸡鸭粪便遍地,简直不敢落脚。”8月17日, 帮扶责任人潘旭谈起第一次到马鞍镇铁山村二组贫困户李宗孝家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在精准扶贫中,仪陇县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方面,把改善农户家庭环境卫生作为重点, 要求农户达到“六顺六净”,即:家具摆顺、农具码顺、小件搁顺、床铺理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屋顶干净无蛛网、地面干净无垃圾、水沟干净无淤泥、厨房干净无油污、厕所干净无臭味、圈舍干净无积粪。
同时,仪陇县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抽选万余名帮扶责任人, 并明确把村民家庭环境卫生作为重点帮扶任务之一, 在村民习惯养成方面,帮扶责任人按照“六净六顺”的标准言传身教,引导群众爱清洁、讲卫生、重仪表,村民家庭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
“如今,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家具擦得亮堂堂的,穿着也十分讲究了。”李宗孝的家庭环境卫生一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帮扶结对以来,潘旭前后多次来到李宗孝家,帮他打扫房间,挥舞铁锹铲家禽粪便,示范叠被子、整理衣物,在他的真帮实扶下,李宗孝也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文化院坝 村里形成好风气
“过去村民休闲时,各自在家看电视,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单。”近日,在仪陇县复兴镇石拱桥村文化院坝内, 年逾花甲的李世清老人边健身边介绍, 自从该村修建了文化院坝,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还配置了健身器材、体育用品、书籍等,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有了文化活动场所, 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仪陇的答案是:抓实贫困村文化队伍建设,在各乡镇组建基层文化队伍,指导各贫困村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队伍,并设立“文化管家”,落实文化志愿者。为285个贫困村组建了文化队伍,提升文化扶贫服务水平。
目前, 仪陇县已建成了近200个文化院坝,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村民的才艺在这里得到展示,村民的快乐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涌出,文化院坝已成为了村民们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