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脱贫路上 花甲老人不服输 - 民生 - 仪陇在线 - 仪陇县具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 - 专注仪陇本地信息17年 - 637600.CoM
首页 资讯 报料 分类 黄页 视频 房产 旅游 教育 文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仪陇资讯 > 民生 > 正文
蜀商贷款 服务蜀商 宜居仪陇·幸福仪陇

仪陇:脱贫路上 花甲老人不服输

  • 2018年5月21日
  • 来源:南充日报
  • 揖稿/编辑:马永红

    5月18日,天色微明,62岁的张守方便骑着三轮车,来到离家1公里外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菌棒上挨挨挤挤的香菇,正等待着张守方采摘。这个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人显得有些瘦弱,但他手脚麻利,几分钟便摘下满满一桶菇。

    “最多的时候,一天采了1000多斤,3天收入近万元。”张守方喜形于色。2015年,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张守方入股成为股东,依靠这份产业,全家脱了贫,正在向着小康迈进。
要脱贫:  

    “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险岩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44人。过去该村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致富无门路、无技术、无资金。

    如何才能探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子?该村定点帮扶单位南充市农牧业局的干部认为,“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发展支柱产业引领村民脱贫奔康。

    根据险岩村的自然条件和村民种养习惯,该村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2015年,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采用“党支部+企业+专合社+农户”的模式,企业投入资金并负责技术指导、销路等,贫困户入股专合社并负责日常生产,村集体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及土地资源等投入。

    为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市农牧业局帮扶干部组织部分贫困户到顺庆、嘉陵、西充等地的现代农业园参观考察,张守方身在其列。一番考察后他收获很大:“没想到山旮旯里也可以做出大产业!”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穷了一辈子,我要拼一把!”穷则思变,张守方申请到5万元无息贷款,但是入股要15万元,10万元的差额从哪里来?

    听说全村最穷的张守方率先入股,市农牧业局的帮扶干部深受感动,答应为他担保贷款10万元。
要致富: 

    “有干的才有赚的,什么苦都不怕”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对于种菌张守方是个门外汉。在种菌初期,他坚持上夜校,虚心接受帮扶干部的现场指导,多次参加镇上的劳动技能培训。“张守方是菌场年龄最长的,可学技术、干工作的劲头一点不输年轻人。”险岩村帮扶干部如是评价。

    2015年10月,食用菌产业园开始场平,2个月后,菌棒入棚上架,5天后正式采菇。“第一次采了5000多斤,收入万余元。”张守方笑道,“旺季还请了七八个帮工”。

    “菌棒长出了菇,变了现,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张守方的老伴鲜玉华看到堆成山的香菇,不再为那笔“巨额贷款”担心了。她告诉记者,张守方自入股后,每天起早贪黑,多少个日夜都没有合上眼,多亏身体还吃得消。

    “菇长出来之后,必须及时采摘,不然很快就会折价。”上菌袋、注水、翻菌棒、采菇成了张守方每日生活的全部。一年四季,张守方夫妇俩忙得不可开交。对于这样的生活,夫妇俩很满意。“脱贫了,还要致富。有干的才会有赚的嘛,什么苦都不怕。”

    “种菌是好门路,天晴下雨都有收入。”2016年,张守方种菌收入7万余元,偿还了5万元贷款,并实现了脱贫。
“我家现在住上了新房,儿子也找到了对象,有吃有住有花的。”对于现在的生活,张守方很满意。
“脱贫致富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的温床上’。”张守方认为,他家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他会继续种好香菇,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