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干净整洁的大厅环境、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办理,基本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窗口履职、一套程序审批”,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2017年是南充全面实施“155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发力之年,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扫清发展障碍,该县在优化投资软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优化窗口———便民
3月14日,记者走进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心看见,国土、房管、地税、林业等部门的服务窗口坐满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耐心向办事人员解疑答惑,一旁的等候区干净整洁。“我们遵循让群众、企业少跑路、不跑路的原则,不断优化我们的服务水平。”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龚立告诉记者,随着仪陇县经济的发展,前来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群众随之增多。以前,老百姓办理业务要在几个单位来回跑,2015年11月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整合设置土地登记、房屋登记等窗口17个,去年9月正式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并颁发新证,让市民告别了多方办证、分散办证的不便。
记者了解到,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借助2013年开展的正风肃纪活动,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基本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窗口履职、一套程序审批”。
龚立告诉记者,在工作中,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倡导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股室整体入驻,最大程度便民利企。目前,医保、社保、机保、不动产登记、环保、公积金等10多个单位均实现整体进驻,群众在大厅内一站式办结相关事项。
“以住房公积金管理为例,以前贷款需到房管、银行等部门来回多头跑,现在银行、房管都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理贷款可以一次办完。”龚立告诉记者,去年1月,仪陇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整体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部设置贷款、缴存、支取、审批、银行等8个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2017年我们将18个乡镇标准化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并被列入‘十件实事’。”龚立告诉记者,仪陇目前已经完成3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到2017年底,仪陇可实现乡镇服务大厅全面达标,村级代办站点全覆盖,县乡村三级便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同时,仪陇政务服务中心借助机构改革的契机,争取到县委县政府支持,将原质监大楼调整为中心办公用房,彻底改观了原政务中心办公场所局促状况,初步形成了一个主阵地(政务中心)三个分中心(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车管大厅)的政务服务格局。
领导“协办”———便企
2017年1月17日,仪陇县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仪陇将成立三个专项小组,保证工作有效落实。其中就包括政务环境专项治理小组和施工环境治理专项小组。其中,政务环境专项治理小组由纪委(监察)、目督、政务中心等部门具体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浮拖”“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施工环境治理专项小组由公安、人社、住建等部门全力配合,对仪陇非法阻工、恶意欠薪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全力保障各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仪陇县投促局党组书记廖菊华告诉记者,为了改善投资环境,仪陇建立党政领导直接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定期深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建设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县委书记坚持每半月到工业园区召开一次现场协调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招商引资回来的项目都要落到具体单位,这个单位就要对该项目全程服务不间断。”廖菊华告诉记者,仪陇一手抓招引一手抓培育,对已经入驻的企业坚持创建一个安心、稳定的投资环境,相关单位与企业一起分析研究,根据企业特点,对企业产业链条进行延伸。同时,仪陇在产业板块方面,围绕丝纺、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帮助企业引进设备,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我们希望通过改善仪陇投资环境,达到以商招商的目的。”廖菊华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善投资服务软环境,仪陇县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如仪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实行“先照后证”“先办后补”改革,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娱乐场所设立、互联网服务等134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由行政审批部门预先做出审批决定,申请人事后补齐相关资料,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在审批模式上开展并联审批和政务代办服务,将仪陇2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乡镇负责实施的民生项目或其他较大投资建设项目纳入并联审批和全程代办服务。
去年1至8月,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并全程代办企业设立登记项目33件,获得了新办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投资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下,仪陇近年来招引到了陕西海升集团、北大荒垦丰种业、香港达利丰时装制衣有限公司、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